P3实验室设计的规范要求
P3实验室其实也就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它的防护级别是三,所以才简称P3实验室,要求整个实验室完全处于密封的状态,室内是要处于负压的状态,从而使室内的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从而造成气体污染,在设计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它的规范要求,以做到安全、实用、节能为主要目的。
P3实验室设计要求:
1.按功能规划:有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洁净区包括准备区、一更、淋浴室、二更、气闸室、P3实验室、消毒室,而非洁净室有机房和走廊。
P3实验室设计规范:
1.做实验的P3室,因有生物危险性,所以要做成负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外面的空气,因此不仅要求除菌、更要进行隔离处理,可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一次就是病原体和实验者之间的隔离,防止实验人员被感染,主要是用生物安全柜和防护衣的方式。而二次隔离就是指实验室与外界之间的隔离,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
2.P3实验室的压差(负压)应保持-20~-50Pa,使维持区到隔离区造成定向气流,在气压不同区域之间设有气闸室,它的两边设有联锁的门,一边开时,另一边关闭,以维持压差,而整个P3实验室区域的室内压差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P-Ⅱ生物安全柜;
3.杀菌主要是解决气溶胶的扩散和对病原体的接触,有其是前者,如果仅靠改善操作方式是不能解决的,一般采取在隔离区和维持区之间建立气压差和对排风进行灭菌处理两种方法;
4.人、物流设计要合理:
人的方向流程: 从走廊入—更鞋、一次更衣—二次更衣–气闸室— P3实验室出的方式是从P3实验室—气闸室—淋浴—更衣、更鞋—走廊;
物流方向:洁净室的物品或者不能进行灭菌物品需要从双面互锁结构传递窗入P3实验室,要灭菌的物品从双门传递灭菌器,或密封后经传递窗入,再经高压灭菌器灭菌后进入P3实验室;在传递窗下方设消毒渡槽,对不能用高压灭菌物品可通过盛有消毒液的药液传递窗传递,使容器外侧受到灭菌处理。
5.管理制度:预先告知危险性、并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及支援人员能够进出,并贴有警告标志及生物性危险标志;
6.消毒、灭菌流程:防止相互污染,进入P3实验室的人员,需要进行更衣、手消毒后才可进入,实验后经过淋浴后方可退出P3实验室,以防将病毒带出实验室,室内还应配有高压灭菌器,传递窗等,若配备的是蒸汽熏蒸消毒型的,建议设消毒室,做成直流全排式,消毒时,关闭排风系统,消毒结束后,开启排风系统,排除室内蒸汽及消毒剂气味;
7.废水设计规范:为防止活毒随废水流出P3实验室,因此活毒废水应单独排放,并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同其他废水合流排至城市管网,灭菌处理流程如下:次氯酸钠药液或高压蒸汽水→污染区废水→集水灭菌罐→污水管道;
8.进入污染区的管道应装止回阀,如蒸汽管、压缩空气管、给水管等,当系统放空后,形成空气通路,此时活毒易通过管道逸出污染区,因此应在进入污染区的管道上安装止回阀;
9.污染区排风处理,为防止活毒通过排风管流出室外,需要在排风管上装过滤器,细菌或病毒一般吸附在尘埃上,其等价粒经一般为1~5μm,因此用过滤器可以把细菌或病毒挡在过滤器上,另外,排风管上装过滤器能防止室外尘埃倒灌入室内,从而有效维持室内洁净度;
10.生物安全柜:前面有开口,柜门口有气流(0.3~0.4m/s)不等流到试验目的物便被吸走过滤,起到气幕作用,柜内由上到下的洁净层流保护操作对象不受外来空气污染。
P3实验室内设计参数:
1.洁净度:P3实验室设计为10000级;其中生物安全柜内为100级;
2.压差梯度:洁净走廊正压(³15Pa)>实验室6~8(正压与室外静压差³10Pa)>缓冲气闸间(压差为-10Pa)> P3实验室 (为负压-25~-50Pa)。
3.温度:20~26℃;
4.湿度:50~70% ;
5.气流组织:a.上送,室内柱位及下侧排风,上接管道排风至排风柜;三级过滤系统;
6.P3实验室为全排风系统。
7.生物安全柜的排风设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器处理后排出。
8.新风量要保证洁净室内正压要求及人员无不适感,保证室内新风量>40 M3/h.每人。